2016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作《2016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中提出“支持分享經濟發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讓更多人參與進來、富裕起來”。
從去年首次出現的“發展分享經濟”,到今年提出的“支持分享經濟發展”,反映出的不僅是中央對“分享經濟”的看重,還表明了中央發展分享經濟堅定的立場和鮮明的態度。
一、什么是“分享經濟”
概念
分享經濟也稱共享經濟,是指能讓商品、服務、資源以及人的才能等通過一定的共享渠道使之重新配置的一種社會經濟體系。
特征
——技術基礎:互聯網技術為開放分享與商業利用的分工協作創造了生產力條件。
——行為特征:分享經濟通過平臺資源的分享、非排他性復用,降低端到端增值應用服務門檻,實現物盡其用,知識共享。
——產權特征:分享經濟實現所有權內部支配權與使用權分離互補,通過租金機制補償支配權分享方的搭便車損失。
——商業機制特征:一是以租代買,包括生產資料的以租代買;二是通過重資產(固定成本)分享,支持應用方輕資產運作,降低創業、就業門檻。
——利益機制特征:所有者與使用者風險共擔,利益分享;根據風險大小,分配利益大小。
——消費機制特征:分享經濟也稱協作消費,協同消費,在生活資料方面,表現為公眾協作消費,互通有無。
二、“分享”在旅游業中的表現
分享經濟的興起,使旅游業原有的產業鏈發生改變,旅游產品的供應不再只是來自商家,而是越來越多的個人分享產品不斷涌入在線旅游市場。目前分享經濟在國內旅游業中主要有三種表現方式:
住——以分享個人閑置房源切入旅游行業,代表企業有途家、游天下、小豬、螞蟻短租、住百家、安途短租等。
行——以分享個人閑置車輛切入旅游行業,代表企業有Uber、筷子旅行、我趣專車、PP租車、易到用車等。
游——以分享個人閑置時間切入旅游行業,即所謂的私人導游,代表企業是丸子地球、客贊、鮮旅客、哈達旅行等。
三、“分享”對旅游規劃的啟示
分享經濟作為一個建立在人與物質資料分享基礎上的社會經濟生態系統,同樣適用于旅游規劃行業,“分享”應成為旅游規劃業界的一種新態度。
分享,讓現有資源價值最大化
以往的旅游開發以建設為重心,規劃在旅游目的地新建各種住宿設施、游覽設施、娛樂設施、餐飲場所、購物場所等,但旅游有淡旺季之分,淡季時將造成旅游設施、場所的閑置與浪費,這與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十分不符,而“分享”的引入,則可避免這種閑置與浪費。如在編制規劃時,可建議整合原有的酒店賓館和社區居民閑置住房用以旅游住宿,而非大規模新建。充分整合旅游目的地的閑置資源,使已有資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存量利用效率最大化,既能降低旅游發展成本,又可利于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分享,讓溝通無障礙
作為互聯網條件下的“新經濟”、“新商業”形態,分享經濟需要通過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來配置閑置資源,因此旅游規劃中應注重對旅游目的地移動互聯網智慧平臺的打造,為旅游者和當地閑置資源供給者建構信息共享平臺,既有利于旅游者更好地出行和游覽,又有利于資源供給者宣傳和租售產品和服務。
分享,讓全民受益
分享經濟講求的是對個人閑置資源的分享,把“分享”理念引入旅游規劃,需更注重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居民利益問題,在規劃中應強調利用閑置資源為旅游者提供更低價格、更多選擇、更具體驗性的的產品和服務,旅游目的地居民可依托閑置資源獲得更多就業機會和收入。發展旅游必須依靠人民,發展旅游也是為了人民,發展成果自然也應由全民共享。
(作者:趙 耀 潘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