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傳統村落遇上旅游,該如何保護開發?

      據住建部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在2000-2010年期間,我國自然村從365萬個銳減至271萬個,平均每天消失80到100個,其中包括大量的傳統村落。2014年,現存傳統村落數量僅占全國行政村總數的1.9%。目前,許多地方都在探索傳統村落保護模式,其中一種普遍性的選擇就是與旅游相結合。

      傳統村落一般形成較早,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經濟、社會價值,但建筑本體構造相對脆弱,修繕修復技術較復雜,處理好傳統村落保護與開發的關系,尋找其中的平衡點,讓傳統村落保得住的同時活起來,對于各地方政府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根據傳統村落保護形勢和現狀,在綜合時代發展、政策機遇、文化保護、旅游開發背景下,筆者認為傳統村落旅游開發策略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一、名錄保護,規劃開發

      開展傳統村落調查,全面掌握地域傳統村落的數量、種類、分布、價值及其生存狀態,對傳統形態完整、遺存豐富、具有較高歷史文化價值的村落進行甄選和認定,爭取列入名錄,加以保護。根據傳統村落文化特征和分布特點進行集群式保護和規劃,將傳統村落承載的歷史記憶、農耕文明、鄉風習俗等進行分檔歸類,記錄成冊,梳理保護村落格局肌理,劃分傳統村落保護區與可開發利用區,根據每個村落的特點做有針對性的規劃,維護好每一個村落的個性。

      二、文旅互興,產業融合

      傳統村落是“活著”的遺產,它的自然與文化遺產雙重屬性是村落異于現代都市的最大特色和吸引力。文化是旅游之“魂”,旅游是文化之“體”。文旅互融互興,是增強旅游業吸引力和競爭力、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有效途徑。保護傳統村落就是尊重和傳承傳統文化,旅游開發過程中可以利用但不能濫用傳統文化。在“旅游+”時代背景下,以文旅融合為首,以傳統村落為核心吸引物,充分考慮利用傳統村落周邊的農業、手工業、林業、水利、商業等資源,通過構建城旅融合、工旅融合、農旅融合、商旅融合、林旅融合、水旅融合、牧旅融合、醫旅融合的新興產業模式,形成扶持傳統村落延續發展的產業支撐。

      三、深挖文化,提煉特色

      傳統村落應從目前淺層面的觀光旅游向深層次的多元文化體驗轉變,尤其是向生活文化體驗轉變。傳統民居建筑是民間文化的承載空間,留存著大量的歷史信息、文脈記憶、藝術創造和生活方式,每一處都凝結著先人們大量的心血和智慧。在傳統村落開發之前,應對村落現存的、原有但已消失的各類建筑、文物、器具、格局等文化載體進行深度挖掘,提煉出獨一無二的特色。結合傳統村落其他資源產業,開發具有主題特色的旅游項目和產品,提高傳統村落旅游的品位和格調,打造高端化、品牌化的古村體驗旅游產品。

      四、新舊共存,宜客宜民

      由于交通、居住、環境設施落后,大量村民遷移或外出務工,致使村落無人居住,逐漸變成一座座沒有“魂”的“空心村”或“空巢村”。因此,傳統村落開發的首要任務是對村落環境進行修繕維護,完善道路、水電、通信等基礎設施,留下本地民,吸引外來客。以新舊共生的理念,在傳統的建筑和生活方式中巧妙融入現代生活方式;在傳承發展傳統藝術文化的同時,低調融入現代創意藝術文化,為傳統村落注入時代活力,同時延續傳統文化及藝術的生命力,維系人與自然、現代與傳統、外來與本土和諧共生的基本法則。

      五、鄉村創客,眾籌經營

      傳統村落的獨特氣質和生活方式是吸引文化型、藝術型、創意型人才和企業將創意、技術和資金投入開發的關鍵。傳統村落不需迎合外來游客去改變自身傳統建筑格局和風貌氣質,相反,更要竭力保存和發揚傳統文化和生活精神,以個性化的姿態迎接傳統文化愛好者的到來。各級政府應協助鄉村創客進行村落資源、產品業態的梳理整合,從政策、金融、設計、運營、營銷、后臺數據管理等各方面協助鄉村創業者按照規劃設計,分期實現傳統村落的保護與開發,提升鄉村創業成功率。同時通過鄉村眾籌、創客投資等方式,使傳統村落的傳承保護理念更好地與現代理念技術接軌。

      (作者:關秋紅   編輯:潘楊華)  



掃二維碼
關注七顆星

24小時業務專線

0773-8983162

国产一级不卡毛片-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国产精品九九久久精品女同-国产精品黄大片在线播放